第四十一章 暹罗国

千重草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书香小说网 www.shuxiangbook.net,最快更新回到大航海时代最新章节!

    声音飘飘荡荡的传了出去,虽然有海浪声减弱了声音的力度,但是由于董会长这声是运足中气喊出去的,仍是在空荡荡的海面上传出老远去。≥  鲸鱼们大概是听到了董会长的喊声,也可能是看到了船舷上的空鱼篓,董会长喊过之后,再也没有鲸鱼往大商会号边上凑这来要鱼吃了。

    海面上的表演又持续了半个多时辰之后,鲸鱼们慢慢停止了演出,随着海面上掀起的一片巨浪,鲸群向远处快游走了,大概是它们现了爱吃的鱼群,去进餐了吧!那两篓鲜鱼,也顶多相当于我们人类磕了几个瓜子,不多的几个瓜子,当然不能当正餐,光看它们那体型就知道它们的饭量,这帮大块头可是会长大人养不起的!

    鲸鱼已经走了,宝船队又恢复了高行驶。董宇一屁股坐在甲板上,凤娇不知什么时候凑过来,拿着一条丝帕给他细心的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。这里的纬度太低,晴天的时候,甲板上的温度还是很高的。

    一直到两天后,远处还能看见鲸鱼透气喷出的水柱。这群鲸鱼好像是随着宝船队迁移了!虽然不知道鲸鱼是不是和6地上的动物一样有领地和疆界,但是它们也不应该真的是以整个大海作为家吧?

    如果不是这样,那是不是只有一个解释,这群大家伙打算一直跟着董宇呢?自己是不是也算变相的有了一群海族的朋友呢?这个逆天的想法一冒出,我们的会长大人当场兴奋的昏厥了半秒钟。

    算了,既然没办法和它们对话,这件事就只当他没生吧。以后每天早上和晚上的天亮后和天黑前,董宇都会习惯性的站在甲板上眺望远方,看看那群鲸鱼还在不在。果然不负董会长的期盼,到暹罗的一路二十几天,远处数里外,一直都能看见鲸鱼的存在。

    远远地看见了海岸线,暹罗终于要到了!这里这里不是海滨平原,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山地,岸边一颗颗高大的椰子树随风摇摆。登6的明军照例受到了当地人的围观。当地人肤色微黑,头缠白布,身上穿的长袍,式样和大明很有几分相似。

    暹罗一圈是山,中间平地,就好像是大山给他们做了个天然的城池一样。

    宝船队如此大规模的登6,自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关注,就在明军登6进行当中,就有暹罗官员前来接洽。当听说是正使总兵官奉大明天子之命,巡察西洋到此,马上就有人飞马报知暹罗国王。

    郑和率领数千亲军,由暹罗官员陪同,前往都城会晤暹罗国王。当地也有不少旅居此处的华人华侨,知道朝廷派大员到此,一个个自是兴奋莫名,除少数自觉身份高贵的主动要求圣使接见的,大部分都来找宝船队的随行人员以及部队军官,要求充当向导,或者寻找随行商队要求进行商业上的合作。

    董宇的华夏上会无疑是宝船队随行商船中的佼佼者,前来找他交涉的当地华人自是不少。其实在闍婆初遇郑和宝船队时,华夏商会在宝船队随行商人中还真不算什么。只是随着这一路不停的与郑和接触,以及帮了郑和几次忙,或者说为大明舟师、朝廷立了几次功之后,华夏商会舰队在宝船队中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。

    现在已经有不少军队将领以及使者团队的官员,都和董会长相交甚密。这官商官商,有官既有商。何况在如此情况下,船队中的商人全指望舟师中的官员、军队庇护,董宇和他们的关系处的好,地位自然就高,现在已经隐隐有成为随行第一商的趋势了。

    面对这些热情的当地华侨,虽然华夏商会此行的商业目的早已经完成了,董宇也不会拒绝和这些人交流一下感情,成为未来的商业伙伴。

    董宇很早的时候曾经看过一本叫《水浒后传》的书,上面说的是水泊梁山后续的故事。那本书上讲到,梁山泊混江龙李俊率领梁山上的残存将领,阮小七、乐和等人,以及小李广花容的儿子花逢春反出登州,坐海船来到暹罗异地称王的故事。

    虽然知道这是小说家的杜撰,包括《水浒传》都是施耐庵自己编出来的,何况不知名的后传,混江龙李俊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还在两说。可到底是心里的对前世的一个挂念,以前没机会到这儿也就算了,现在既然来了,当然要考证一番,就像有人到所谓的花果山,考证孙悟空到底是从哪块石头里蹦出来一样,仅仅是兴之所至罢了。

    董会长既然有交谈的**,前来接洽的当地华商当然更是要尽力回答,如果能和董会长谈的融洽,做成几桩生意的几率当然也要加大不少。

    李姓、阮姓在当地华人中还真有,至于花姓,倒没人听说过。董宇心里虽然有了些许安慰,但自己也知道,这两姓人家肯定是和那两位英雄挂不上半点边的。原因就是,李姓在中国本就是大姓,这暹罗有那么多华人,中间处几家姓李的,那还不是很正常的嘛。

    其实,古代中国强盛的时候,周边诸小国有很多人都是模仿我国姓氏,给自己家族冠上姓氏的。当然这种现象在近代就消失了,就好像现代的某些年轻人都喜欢给自己取个英文名字一样,并不是那名字就真的好听,只是大洋彼岸有个说英语的国家太强大了,我们就认为他们的一切都是好的,连月亮也比我们的圆。

    攀附强者、追求时髦是人之共性罢了。当然,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,只是笔者本人不喜欢而已。

    扯远了,我们接着说董宇。既然有人自称自己是华夏大姓姓张、姓李、姓王的后代,那身为华夏商会会长,并且骨子里隐隐带有一丝大中华主义的董会长,当然是不介意和这些所谓的同乡亲近亲近的。

    身在异乡为异客。这些华侨虽然有的已经在当地生活了几代人了,在日常生活中,和身为当地人种的土生土长的暹罗人仍然有些隔阂,这种疏离感并不是在一起生活时间的长短所能消融的,那是一种流动在血液中、存在于灵魂中的不一样的感觉。

    董宇从他们的眼睛里就能看出来,这些人的眼睛深处藏着一丝寂寞,和见到自己的欣喜形成鲜明的对比。

    董宇是个爱凑热闹的人,郑和要往王城会见暹罗国王,他岂有不跟着瞧瞧热闹的理由。这些来套关系的华侨大部分也都住在王城,本来就是想请董宇一起到王城去的,既然董宇要跟着郑和一起到王城,那他们当然也乐意陪同。

    离了港口,一路上人烟渐多。路两边时不时的能见到当地居民的房屋,这些民居都是些木制的小楼。这里不分男女,统统穿着长衫,男子头上缠着白色包头布,女人梳着髻。见到这支浩大的队伍,纷纷停下脚步站在路边指指点点。

    远远的有一大队人马从对面迎了过来,最前面是一头大象,象被上吊楼里坐着有人。双方人马接触之后,自有人上前接洽。跟在身边的当地华侨李全林向董宇介绍说,那骑象前来的就是暹罗国王。

    这国王乘象出门,蛮威风的嘛。董宇又在脑子里幻想自己骑大象的场面了。暹罗国王倒是把自己的位置摆的很正,老早的就下了象背。

    这人赤着上身,下面围着一条丝织花手巾,腰间束着一大块丝绸,头上缠布,身后有人手里持着金把大伞,大概是这国王的仪仗吧。郑和被大群官员簇拥着走到前面,双方一介绍,那国王赶紧翻身拜倒,口称外臣,显示出了对天朝使者的尊敬。接着双方客气一番,郑和就随着国王赶奔暹罗王宫。

    董宇当然不愿意到他王宫里去参观,这一路上参观的王宫也有好几座了,也没什么好看的嘛,还不如在大街上随便转转,看看这异域风情。